PokePlant(口袋植物)是一款植物管理笔记 App,帮助用户记录每一次植物养护与成长,通过自定义提醒和相册年轮式成长记录,让你慢慢积累园艺经验、欣赏战绩。
开发者简介
大家好,我是莓莓,是一个程序员,也是一个植物社群的主理人之一。目前在开发一款叫做口袋植物/PokePlant的植物管理应用,又或者说更像一个养植物用的笔记本,目前只支持 iOS 平台,未来保留所有可能性。
探索 口袋植物 产品的背后故事
1、介绍下你自己和目前所做的产品
大家好,我是莓莓,是一个程序员,也是一个植物社群的主理人之一。目前在开发一款叫做口袋植物/PokePlant的植物管理应用,又或者说更像一个养植物用的笔记本,目前只支持 iOS 平台,未来保留所有可能性。
2、做这个产品的灵感来源是什么?
其实作为一个入坑了两年家庭园艺的程序员,我经常会闪过很多个跟植物、家庭园艺有关的开发点子,也尝试过市面上很多的小软件小工具,但是没有坚持在用的。
对我自己来说可能最简单的反而是最合适自己的。
就像前面说的,我想在手机里有一个专门针对记录我园艺事件的笔记本,打开就可以给自己或者花友看看自己的战绩,像是小时候会去文具店买本子用于记录不同的事件,也给自己和花友们设计一个笔记本供大家选择。(也有花友把它叫做植物口袋,其实也挺符合的)
3、你觉得植物护理和普通打卡型任务管理的差异是什么?怎么避免成为"冰冷打卡软件"?
养活第一株植物是一个很微妙的事情,完全靠监督型打卡大概率是没有用的(欢迎问我是怎么知道的,因为活着的或者死去的植物都没有办法告诉你)。
植物护理是一种慢慢积累的知识和觉醒的意识,也是一种需要自己体验的生活节奏。因为有的植物会死于你的毫不在意,也有的植物会死于被过度关心。
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的环境下有自己的生长节奏,植物需要自己适应,我们也需要摸索。
所以在目前的版本中,对于植物的养护频率、养护动作,我都使用了尽量简单但是自定义的方式,来应对各种植物的不同需求。至于怎么设置,还是需要我们在生活中、网络上去筛选信息,结合实际操作去试错总结。
当你拥有第一株越养越好的植物,家庭园艺的大门就向你打开了,还有更多有趣的植物在等待你解锁。
所以回到问题,养护的节奏需要基于我们对植物的了解调整,所以好像无法很好的去通过提前规划打卡型项目管理去预期一个植物的状态,然而,当我们已经熟悉怎么样可以养好某个植物的时候,我们可能也不需要某种打卡型项目管理去提醒我们了。
当然,当我们养太多的时候,会怀着敬畏(怕养死)的心情去设置每一个提醒待办~
4、目前使用口袋植物的用户中,最典型的用户画像是怎样的?
软件上线一个月了,目前的用户大部分是跟我心态差不多的,当然养护水平和种植面积有远远高于我大于我的。
最大的共同点可能是:都养得不少(笑)。
根据反馈大家好像对相册记录成长的需求会稍微大于养护提醒事项,其实我自己也是,果然,我们只是想要欣赏自己的战绩~
5、有没有打算引入"植物健康检测辅助"(比如拍照识别叶子病斑)之类的扩展功能?
老实说其实暂时没有。
因为这一部分的数据的覆盖的植物类型不是很多,植物的图像识别本身还缺乏足够充分的训练数据。
也许有一些常见的植物的诊断可能会更准确一些,我知道国内外市面上都有一些很专业的公司和机构在研究如何提升并且提供服务,但是作为独立开发者,为了保证可维护性,我的选择是观望和等待更完善的数据出现再考虑引入。
而且目前来说,其实结识同类型植物的玩家也是种养植物乐趣的一部分呢~
6、可能会有用户因为植物死亡后,不舍得删除档案,而继续保留它。你怎么看这种"数字纪念"的情感需求?
其实不只是死亡本身,每一朵花、每一片叶子都有它的独特性和短暂性,我们都会忍不住想要记录,毕竟记录下来了好像就能把这些流动的美丽定格。
我在删除动作的选项里面设置了一个"标记不活跃"按钮,可以把植物的头像变成灰色,即使知道它的肉身已经不在了,还是会想要偶尔缅怀一下共同的时光不是吗?
7、10分满分的话,你愿意给你的产品打几分?理由是?
5 分吧,其实用户给了我很多的鼓励,但是每次发版更新以后都会发现一堆可以优化的细节,可能距离我理想中的样子才勉强达到一半,所以先给一个 5 分好了。
8、除了自己的产品,你还有在用哪些产品?
Picsew:一直在用的长截图拼接工具,最近发现居然还有截图套壳功能,非常适合独立开发者制作一些简单的套壳图
Cursor、Github Copilot 就不多说了
Grok:作为免费 AI 里面对编程的建议还算有参考价值的
小红书(作为工具):因为这是目前花友活人含量最高的社交平台了,而且推荐算法可以比较准确的推送跟你有相同爱好的花友、专家,可以快速学习到有关植物的知识
9、你有哪些工作/生活习惯?
听播客;
拉人入坑家庭园艺:包括但不限于送植物、根据性格挑选合适的植物;
10、请用一句话打动用户并让她使用你的产品
一起把喜欢的植物都装到口袋里吧!